去年年末,江苏与河北两家钢铁公司因违法违规的行为被国务院通报并查处。与此同时,国务院对江苏、河北两省的副省长进行了行政处罚。据了解,两家钢铁企业被查处的原因是严重干扰了行业化解产能过剩。
人民日报指出,两位副省长予以行政处罚,此次处理之严格、问责之严厉,近年少有。这一举措,确保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彰显了去产能的坚定决心。记者注意到,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相关去产能的会议和政策文件也是“文山会海”。
据悉,发改委目前编制的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方案有望春节前下发。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2016年去产能基本完成计划任务,但目前面临的外部压力仍然较大,预计2017年化解过剩产能的压力相比去年会更大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去产能并不是简单说说、发发文件、层层传达、层层执行那么简单。去产能并非朝夕之功,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保就业更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做好去产能与保就业这两道既“减”再“加”的难题也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向去产能再“宣战”
日前,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2017年的工作重点是在提升利润的同时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决打赢瘦身健体提升增效攻坚战,2017年中央企业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473万吨。
据记者了解,2017年去产能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重,截至1月中旬,已有多个部委针对2017年去产能做出了新的安排与部署,从相关的会议内容可以看出,今年去产能相较去年其要求、力度、压力更大。诚如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表述的那样,“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会更重,压力也会更大。
曾经在钢铁业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全世界钢产量要做排名的话,第一名是中国(不包括河北),第二名是中国河北(不包括唐山)第三名是唐山(不包括瞒报产量),最后则是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等。乍一看这个段子颇有调侃的味道,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严重性。
去产能形式严峻的不止钢铁行业。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超出全球总量的一半。那么,经过几年的去产能“攻坚战”,我国像钢铁、煤炭这些传统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面临怎样的现状呢?
“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38%,这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2016年我国确定目标煤炭去产能要达到2.5亿吨)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曾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曾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