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和互联网两者概念较为模糊,目前在B2B中很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都贴上互联网的标签,平台的标签;其实平台和互联网有一定差距,平台就是互联网,但互联网不一定是平台。
钢铁电商
近年来,大宗电商成为新一轮资本追逐的“黑马”。“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双风口叠加,大宗电商从2015年开始呈现火爆之势。在此,电商门户、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启动了100位电商大佬系列访之——“国内大宗电商大佬”独家系列高端微访谈。
今天带来的是电商中心与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的独家对话。
·主要数据:2016年1-9月,营收268.8亿元,同比增长78.48%;净利润2101.5万元,同比增长105.91%。截止2016年上半年,公司资讯版块旗下运营的“我的钢铁”网、“我的有色”网、“大宗商品”网、“搜搜钢”等注册用户数148万,页面浏览量6848万次。旗下钢银电商注册用户数超过6.5万,平台成交量1455.41万吨,按120个交易日计算,日均成交量12.13万吨;其中,钢银平台寄售交易量达838.8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14.17%。

以下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独家对话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
流量在互联网里面决定一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司旗下钢银电商2015年大幅亏损,今年的前三季度财报看已经扭亏,去年亏损及今年扭亏的原因各是什么?
朱军红:公司旗下“钢银电商”刚起步从无到有,运营初期为了获取客户、做大体量,势必需要大投入。去年亏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去年正处于闭环搭建期,我们在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了布局,投入较大;第二,平台初期,先做撮合,到一定程度再做自营,也就是“贸易+互联网”的方式,在去年行情低迷、价格大跌的情况下,也造成了一些亏损。今年扭亏,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在于业务模式的转变,我们今年以寄售为主,避免了涨跌价所带来的风险;其次,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并且认可钢银,通过服务费的收取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力获取了可观的利润;最后,我们标准化体系的搭建和IT的快速迭代迅速提升了平台运营效率,为平台扭亏奠定了基础。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年来,钢厂、钢贸商、物流仓储企业纷纷投入钢铁电商业务,跟这些企业相比,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在什么地方?
朱军红:传统钢铁企业涉足电商业务时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流量入口是否足够大?剔除撮合量,基于零售的结算量和用户的分销量,不管在哪个行业,如果流量能做到足够大都是有机会的。即使是再大的仓储企业投入到钢铁电商也要有流量的支撑,核心的指标是交易量,而不是线下能力。所以某种程度上,流量在互联网里决定了一切。
“贸易+互联网”里最关键的是能否有效地规避涨跌的风险,这里更多靠的是贸易能力,而不是互联网能力。互联网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来提升贸易效率。“贸易+互联网”能否切换到“互联网+贸易”?那就要看定位,如果靠自营贸易来引流,就必须承担价格涨跌风险,这样的平台风险性太大!其实这从传统贸易企业做大就死的现象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