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学院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起重学院 » 市场营销 » 正文

销售大师高效读心术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
|
|
需要说明的是,销售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你发出什么信息,就会得到什么信息,重点是你发出的信息可能不同于你所认为的发出的信息,因为只有客户接受到的才是真正有效的。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才能保障我们能给予客户真正有效的能影响客户的信息呢?谭小芳老师的《客户心理培训》课程会帮助你,你也可以借助这张行动指导地图找到最有效的销售方式和路径,不再会因为触礁而再度出现“伤亡”。
      现实就是这样。从心理学角度看,养猫人和养狗人往往属于两个区别很大的生活群体。爱养猫的人,多数思考力大于行动力,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脾气温和,同时容易改变主意,颇喜欢离群索居——他们进入卖场的时间通常会在周末,而且比较晚,因为他们很容易赖床。而爱养狗的人,则多数显得有活力,易于乐观,富于进取心和责任感,但他们也比较容易满足——因为要在每个早上或黄昏带着爱犬散步,他们可能很早就能来超市,而且来的频次比较高。最终,这两类人的购物篮就有很大区别。
      这时,某些购物小票上虽然没有猫粮商品,但通过其他养猫者爱购买商品的反推,即可向这些人促销养猫类的商品。无论怎么分析和操作,目的都是一样的:在合适的时段及合适的位置,以合适的陈列方式,向合适的顾客推荐合适的商品。当我们从主动(而非客户主动询问或购买)向一位客户推销某样商品,到客户做出购买决定,其间客户通常会经历四个心理阶段:排斥期、接受期、反复期与认同期。正常情况下,只有经历了这四个阶段才可能达成交易。根据客户的不同心里时期,我们的对应策略与态度也应不同,具体如下:
    1、排斥期
    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无处不充斥着推销的声音,当客户遇到销售人员向我们主动推销商品时,第一反应就是——想掏我钱包的人来了。反之,如果是客户主动询问或打算购买某种商品时,则很少产生这样的排斥心理,交易也更容易达成。这是供需矛盾的消费环境塑造出的顾客消费心理。
    2、接受期
    到了这个环节,客户基本是有需求并且感兴趣的,此时该做的就是尽量的介绍产品的优势,同时不断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来讲述产品能给顾客带来的利益。要分析一下,哪些产品优势是客户想要的,强调这些,而非所有,其它优势顺带一提就可以。因为只有你讲述的产品优势都是客户最想要的,客户才会觉得这个产品更适合他。反之,什么都讲,过多的介绍一些客户不需要或不在意的功能和利益,这就会让客户觉得这个商品并不十分适合自己!
    3、反复期
    客户要决定购买某种商品前都会产生心理的反复,越是大额理性商品越是如此,因此,与客户洽谈的时候经常会卡在某个点上,无法继续进展,你不让步,客户也不让步,通常僵持下去的结果是客户开始产生放弃购买的念头,很多成交的机会就在这个环节失去了。
    4、成交期
    到了这个环节客户基本已经有了八成的购买倾向,但是此时又有一个购买心理因素在作怪,那就是当客户要做出购买决定的时候会因为将要失去选择的机会而产生的不安感,此时通常会在头脑中本能的和替代性商品进行比较或犹豫是否值得购买等问题。
  
 

移动版:销售大师高效读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