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东北国企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2464
|
|
|
   新我国榜首辆汽车、榜首辆地铁车、榜首台电子显微镜、榜首架喷气式飞机、榜首艘万吨轮船……雄厚的工业基础,让东北地区在我国工业史上书写了辉煌过往。
 
  进入新时代,国产首艘航母、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等一批大国重器又在东北诞生,续写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绚烂华章。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复兴,尽力走出高质量开展、可继续复兴的新路上,这些历史悠久、继续奉献的国有企业,战略支撑效果更为杰出,展现出高质量开展的汹涌动力。
 
  啃立异“硬骨头”立志打破被动局面
 
  深冬的松花江畔滴水成冰,吉林化纤的车间里热闹又繁忙。一捆捆白色的碳纤维原丝整齐排列在出产线上,经过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等工序,被加工为黑色碳丝,缠绕在滚筒型装置上。
 
  碳纤维被誉为“新资料之王”“黑色黄金”,出产技能门槛高、难打破,不只售价高,还一度“一丝难求”。
 
  工人在吉林化纤集团国兴碳纤维公司出产车间整理碳纤维原丝(2022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立志打破被动局面,吉林化纤下决心研宣布归于我国的碳纤维。由于技能封锁,研制碳纤维资料没有任何资料能够借鉴。“他人是摸着石头过河,咱们研制原丝连‘石头’都摸不着。”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丝技能负责人陈水兵说。
 
  上百次实验、上千次调整、上万组数据,研制团队接连攻克了原丝粘度不稳定等多道难关,开创了我国碳纤维原丝规模化出产的先河。继续攻坚,公司首创的25K、35K、50K大丝束碳纤维全面投放市场,碳纤维工业立异接连获得打破。
 
  像这样的立异打破故事,在东北国企中不胜枚举。
 
  我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公司工艺研究所高档主管工程师李晓丹带领团队,攻克航空制作范畴的前沿——金属增材制作技能。
 
  经过无数次实验,一台搭载着数十项增材制作零件的产品实验成功,我国增材制作技能步入工程化应用阶段。
 
  这是2021年6月24日在航空工业沈飞航空博览园拍照的“鹘鹰”战机(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航空工业的每一步,背后都是成百上千项技能的打破立异。东北国企坚持不断啃下立异“硬骨头”,继续不懈推出严重技能装备“首台套”。
 
  日前,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接连工作考验,正式投入商业工作。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严重科技专项,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能范畴到达国际领先水平。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演示工程外景(资料相片)。新华社发(孙文湛摄)
 
  其中,被视为“核电之肺”的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就是哈电集团携手高校、研制组织等十年磨一剑,按照2400多张规划图纸铸造成的“大国重器”。
 
  打数字“组合拳”深度交融信息技能
 
  在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会集控制中心,十几名技能工人紧盯几十块电子屏幕,“隔空”操作几台超百吨转炉的工作。邻近的出产车间内,一个个钢包装满上千摄氏度的铁水,经过扒渣、脱硫等工序倒入转炉,精炼成钢,整个现场却很少看到工人身影。
 
  这是2021年4月20日拍照的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三分厂出产车间。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钢厂、汽车厂曾是“傻大黑粗”的代名词。不过关于鞍钢集团、我国一汽、我国一重等见证新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东北老牌国企来说,智能设备取代人工值守,出产正变得越来越智慧和精细。
 
  记者在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看到,上百台AGV转移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在出产需要的时点将物料精准送达出产线;轮胎随着车辆在出产线上的工作边走边装,转移机器人与装配机器人经过数据和谐,完成默契超高精度定位。
 
  “咱们在车间里看到实际的出产,在电脑数据体系内,还有一个能够映射这里全部出产环节的数字孪生工厂。”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数字化部部长宋磊对记者说,车辆出产出来便拥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在全生命周期质量100%智能可控、可追溯。
 
  在坐落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内,智能机器人进行车辆玻璃装配及涂胶工作(2023年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近年来,东北三省加大力度推动传统制作业数字化改造。辽宁省建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撑“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造;吉林省围绕“智改数转”,力争完成规上工业企业首要负责人及技能骨干培训全掩盖;黑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已占GDP约30%。
 
  黑龙江畔,长白山下,鸭绿江边,新一代信息技能与制作业深度交融,推动传统工业走上高质量开展新路。
 
  鞍钢集团完成了“一键炼钢”:销售体系发来的钢材需求一经确认,在千里之外也能马上让钢厂主动开启出产流程。哈电集团完成了“长途会诊”: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客户的设备数据实时传回,能够长途提供危险预判、节能评估、设备管理服务。
 
  在坐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我国一重出产车间,工人操控吊钳吊运加热后的锻件(2023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在我国一重,数十米长的巨大毛坯件“听话地”在机床上按设定程序转动,磨削成大型船舶、水电站的基础构件。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数字化办公室司理张继鹏说,依托5G专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轧电车间34台数控机床都安装了数据收集模块,完成了机床联网、能耗监测及车间透明化管理。
 
  “数字工厂”如火如荼,“数字农场”建造也热火朝天。记者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看到,整个农场完成5G网络掩盖,能够对农田进行全要素数据收集。在出产季,“叶龄仪”经过5G+高清AI摄像头,对水稻的叶龄智能确诊、病害识别;水渠边,主动水位仪依据土壤墒情监测,定时定量开启闸口灌溉庄稼。
 
  这是2023年8月10日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演示区拍照的利用数字技能的叶龄确诊仪。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扛绿色“重担子”聚集“双碳”面向未来
 
  从巍巍巨细兴安岭到苍茫长白山林海雪原,从宽广广阔的草原到弯曲入海的江河……东北生态环境优势杰出,森林面积、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占比均居全国前列。
 
  为了守护生态,捍卫蓝天,东北国企继续饯别绿色开展理念,传统工业奋力“向绿”而行。
 
  在吉林省吉林市,我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晋级项目雏形已现,建成后每年增产技能含量高、能耗低的化工资料近300万吨,与吉林西部风景发电联动,规划新增用电由“绿电”保证。
 
  2022年东北三省原油产值4375万吨,占全国21.4%。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要点职业,东北动力工业奋力完成绿色“蝶变”。尽力保持稳产的一起,东北国有油田企业乘势而上大力开展新动力业务,建造美丽新油田。
 
  这是2023年9月19日拍照的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电站部分(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在大庆油田榜首采油厂群英西泡及北站泡,一块块光伏板在水面有序铺开,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演示工程完成了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石油体系内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可年均发电275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达2.2万吨。
 
  600多公里之外,坐落辽宁的抚矿集团旧日沙砾漫天、有地质灾害危险的西舍场,如今被光伏板、植被所掩盖,成为新动力基地。不久前,西舍场300MW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全容量并网发电,可年均发电4.4亿千瓦时,年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36万吨。
 
  2023年12月7日,工作人员在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舍场300MW光伏发电项目中控室监控设备工作情况。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聚集“双碳”目标,坚持绿色开展,不只让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向未来有了绿色开展底气,更让东北地区借势融入国际经济循环。
 
  深冬的吉林大地冰封雪飘,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铁事业部制作中心铝车体产线,为塞尔维亚量身定制的高速动车组车体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组焊。
 
  这是2022年9月1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装配出产线车间拍照的“复兴号”动车组车厢。新华社发(申皓文摄)
 
  “更智能、更绿色、更舒适、更友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匈塞铁路动车组项目规划司理荀玉涛对记者说,列车完全遵循欧盟技能标准,大范围选用环保资料,资料可回收率提高10%,资料可降解率提高15%。“咱们还提高了电制动率,削减车辆走行部件损耗。车头流线型低阻力规划,节能约10%。”他说。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东北国企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

相关信息

  • 2023年全国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
  •   2023年,国内油气产值当量超过3.9亿吨,接连7年坚持千万吨级快速增加势头,年均增幅达1170万吨油当量,构成新的产值增加高峰期。  原油产值达2.08亿吨,同比增产300万吨以上,较2018年...[详情]
  • 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用轨三成攀钢造
  •   高速钢轨国内总供应量达140多万吨  2023年铁路投资高位运行,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加速建设,到11月底,已建成投产3.61万公里,占比约80%,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供给了有力支撑2023年12...[详情]
  • 新老基建齐发力 项目开工涌热潮
  •   新年伊始,多地严重项目建造热潮涌动。  上海、北京、湖南、陕西、安徽等地纷纷发出开工发动令,一组组来自项目建造现场新鲜热乎的会集开工数据折射稳出资继续加力,一个个在建严重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