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学院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起重学院 » 电子商务 » 正文

电商网站争相“触电”背后的真相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
|
|
 三、“触电”拼的是营销创意
  毋庸置疑,电商企业争相“触电”当然是为了营销自己,不论是植入广告、延伸电影效果的广告语及代言,还是参与演出,都是围绕营销的核心。但是,营销一定要有创意,要能够充分电影中各种素材,利用新媒体,激发网民的热情。
  1、广告片预热互动很重要:观察《男人帮》及《我愿意》等影视剧的上映过程,我们发现其在优酷、土豆等网站上分别发布过好几个片花或预告片,同时利用微博等平台进行分享及讨论。从目前的各类新媒体平台看,微博的讨论最热闹,也会为电影聚集相当大的人气。
  2、借电影中人物策划活动:观察上述各电商网站伴随电影所策划的活动即可发现上这占。例如,《我愿意》上映前后,组织方围绕“1号男人”主题概念,从高管征婚、用户劲爆收到1号店高管送玫瑰、1号店曝光送玫瑰视频到堪比KFC快递小哥分阶段进行推广,这些活动效果相当明显。
  3、老板的参与常常有奇效:企业老板出演角色通常会引发更多的关注及话题。例如有网民就写到:“1号店两位老板电影《我愿意》里切磋演技,BOSS组合非常“养眼”!据1号店员工爆料,平时两位老板也是异常默契,同上班下班,同办公吃饭,合作亲密无间!”京东与淘宝的老板没上场,1号店的老板却上场了,这就更显得与众不同。
  四、娱乐营销背后的风险
  当然,娱乐营销需谨慎,光看着别人成功,就想下水试试,其中的风险也不得不防:
  1、植入不当的风险:太赤裸裸的植入企业品牌,会被网民所诟病,最终落得财大气粗的形象,例如:百度、某知名白酒等因曾经植入春晚时方式过于生涩,至今仍被人议论纷纷。
  2、老板上镜的风险:老板上镜也要拼演技,没有演技拼情操,光花银子买个出镜的机会,万万不可取,玩票另当别论。反正,不是每个老板都适合上镜,且容易被人说成“故意做秀”。
  3、电影票房的风险:影片植入同样有风险,拍出来不能放的或者没几天就下线的影片处处皆是,档期、内容、明星及导演班底都很重要,别以为光是文艺片会遭遇惨淡票房,商业片也有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选片需谨慎,这点企业要多思量,不要被忽悠了。
 

移动版:电商网站争相“触电”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