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轨距
欧洲
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使用标准轨(1435mm)。
爱尔兰:爱尔兰的轨距是1600毫米。
英国:北爱尔兰的轨距是1600毫米,伦敦地铁的轨距是1432毫米,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则是标准轨(1435mm)。
西班牙及葡萄牙: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轨距为5呎5吋半(1676mm)。西班牙的正式标准是1674毫米,葡萄牙则为1665毫米,因此西班牙开发了变距列车。西班牙正进行改轨工程,将路轨改成标准轨距。西班牙、葡萄牙高铁采用标准轨(1435mm)。
芬兰:芬兰在19世纪是俄国辖下的大公国,使用5英尺(1524毫米)轨距。
前苏联国家:19世纪的俄罗斯选用1524毫米的(5呎)宽轨,一般认为是出于军事考虑,避免入侵的军队可以使用它的铁路运输系统。俄罗斯和属于前苏联的国家,以及蒙古、芬兰都是采用俄罗斯的1520毫米轨距。这比1524毫米窄4毫米,有时两者的车辆可以互换,而南萨哈林州(库页岛)则是采用当时日本占领南库页岛时期的1067毫米(3呎6吋)轨距。
亚洲
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早期的铁路由英国及比利时工程师承建,因此其轨距沿用英国标准,为标准轨。
中国香港:港铁系统中,东铁线、西铁线、轻铁及马鞍山线均使用1435mm的标准轨,而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机场快线及将军澳线则用稍窄的1432毫米。香港电车则使用1067mm窄轨。而山顶缆车则采用1520mm的宽轨。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在清代修筑台北-新竹线时选用1067毫米,台湾日据时期相沿并续修至高雄,中国台湾铁路管理局的铁路使用1067毫米。其他产业铁路例如糖业铁路及闻名的阿里山森林铁路则为762mm的窄轨,日据时期花莲-台东线原为762毫米,十大建设时配合北回铁路改轨为1067毫米。台湾当局的铁路法已规定以1435毫米为标准轨,故台湾高速铁路、台北捷运、高雄捷运及兴建中的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捷运都是使用此轨距,唯台铁后续路网因为直通的问题,仍然使用窄轨。
日本:日本的铁路轨距主要为1067毫米(3呎6吋)。但也有部份铁道使用762毫米、1372毫米(京王电铁、东急世田谷线、函馆市电、都电及都营新宿线)和1435毫米。早期在华日军用轻便铁道也使用600毫米轨距。在建造高速铁路(新干线)时则统一选用1435毫米为标准轨,以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但这样使高速铁路列车不能以原有的路轨行驶,所以正在开发轨距可变的铁路车辆。
印尼:印尼轨距主要是1067毫米。
东盟国家: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及马来西亚以米轨(1000毫米)铁路为主。有指越南河内至接壤中国边境之同登之间铺设了标准及米轨双轨距铁路。计划中连接新加坡及中国的亚太铁路会是标准轨,或标准及米轨双轨距。
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斯里兰卡的铁路轨距不一,但多数为1676毫米。印度现有计划将所有窄轨改成1676毫米。
阿富汗:阿富汗有个相当特殊的情况,因为它在靠近亚洲中央的位置,并且实际上没有铁路。如果它决定修筑铁路,在其接壤的国家之中则有三种不同规格的轨距,不管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规格,都会使情况变得复杂。位于阿富汗西部的伊朗、东部的中国都使用标准轨;阿富汗南部的巴基斯坦使用1676毫米的宽轨;而阿富汗北部的土库曼、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则是用中亚的1520毫米规格。
美洲
美国及加拿大:美国及加拿大最初亦使用不同的轨宽,后来加拿大追随英国采取标准轨。美国北部的铁路因为最初多是从英国入口器材,故亦多为标准轨。美国南部铁路曾以宽轨为主。南北内战之后,南部的铁路亦逐渐改成标准轨距。
阿根廷及智利:阿根廷及智利的铁路轨距为1676mm。
大洋洲
新西兰:新西兰的铁路为了跨越中部山区地形,采用1067毫米的轨距。为了克服这个地形,需要复杂的工程,例如著名的Raurimu螺旋。在不到4000公里的轨道就有1787座桥梁和150个隧道。这条轨道大约有500公里是电气化的。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本来采用标准轨,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而在维多利亚省及南澳州出现了5呎3吋(1600毫米)的轨距。部分地方亦有3呎6吋(1067毫米)的路轨。昆士兰铁路在建立之初,便使用1067毫米(3'6")的窄轨,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窄轨系统。
非洲
南非及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加纳等国多数使用1067毫米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