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业界访谈 » 正文

三一重工易小刚:永远不给自己留退路(附图)

  来源:《小康财智》  人气:5680
|
|
|
  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翘楚——三一重工(600031),还是对于三一重工执行总裁、首席科学家易小刚来说,都是收获的一年。
  2010年12月,三一首席科学家易小刚与钟南山等十位科技工作者光荣当选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人数不超过1000名,从中产生的“十佳”更是出类拔萃。而且该称号对被授予者只授一次,为终身荣誉。
  事实上,易小刚的获奖同时创造了“三个第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内唯一当选;湖南省唯一当选;民营企业科技领军人物唯一当选。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首席科学家易小刚

  被逼出来的自主创新
  “三一重工的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在采访之初,易小刚便直言不讳地说。易小刚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有几条路走:第一条是引进别人的技术,但三一在创业初期便是董事长梁稳根带领几位创业的大学生从零开始做起来的,不可能也没有资金引进别人的技术;再一条就是走模仿别人的道路,但是模仿也不可取,模仿就意味着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永远不可能把一个企业做成世界一流。
  “在这两种情况下,三一要想把自己的产品有所突破,做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只能通过自己研发,去赢得市场。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投资回报率也是最高的,比你直接拿钱买技术投资回报率高的多。”易小刚说。
  在三一创建初期也曾经走过弯路,最初为了引进技术想和别人合资,但别人根本看不上,因为那时的三一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公司。
  让易小刚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三一第一个产品中的一个核心零部件当时只有日本公司能够生产。但是这家公司自己也销售由该零部件构成的主机产品。“为了不使三一成为竞争对手,日本公司会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卖给你,市场一旦好起来,就控制了供应量。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三一决心靠自己,自主创新。”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中国泵车市场,国内企业只能生产32米以下的短臂架泵车,长臂架泵车市场全部被国外品牌占领。
  当时国外把臂架的长度做到了最高36米。业内都认为臂架每增加一米比登天还难。整个行业都被吓坏了,认为那是外国人的专利,也没人敢去尝试。
  面对这种局面,从来不服输、不信邪的易小刚决心研制世界一流水平的混凝土长臂架泵车。从1998年开始研究实验,到1999年4月,易小刚带领自己的研发团队一次性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混凝土泵车,2000年就投入批量生产。
  进口一个36米的臂架要110万到130万元。而经过自主研发的同样产品,成本也就是20万至30万元。
  “就是这样一个臂架就有100多万的利润啊。”易小刚认为,这种利润就是技术创新的高额回报。通过这次尝试之后,40米、42米、46米、48米长臂架泵车也相继被三一研制成功。
  2007年12月,三一拥有15项核心技术的66米长臂泵车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就在国外某品牌将这一高度刷新至70米后没过几天,2008年12月,三一集团的72米长臂架泵车正式下线,并将这一新的世界纪录保持至今。
  当别人问及三一的臂架究竟能够做多高时,易小刚甚至放言,“三一最终能把臂架做多长,我自己不知道。但有一句话我是敢说的,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吉尼斯纪录将永远属于我们三一。”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三一重工易小刚:永远不给自己留退路(附图)

相关信息

  • 李俊峰:新能源谁都在眼红,这是个大风险
  •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李俊峰日前在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开局专题系列直播中表示:新能源虽然是个很大的蓝海,是个庞大的市场...[详情]
  • 专访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用创新守护地球 让阳
  • 专访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用创新守护地球 让阳光更具价值  李振国是《福布斯》中文版最新一期的封面人物。  将太阳作为能源来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如今,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因为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日益加深,太阳能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中国在很短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