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汽大众成都NCS项目举行零部件园区启动大会暨关键零部件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此举标志着成都汽车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由此实现重大突破。
据悉,未来在一汽大众成都项目主厂半径5公里内,将聚集100多家配套企业。而支撑这100多家配套企业的,还有入驻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诸多汽车整车项目。在成都经开区所在地龙泉驿区看来,这个完整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将带来产业聚集、拉动投资、吸引项目、提高发展质量、延伸产业等多重效应。
百余企业签约 汽车产业链正在形成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多少配套企业为它服务?据了解,在今年7月28日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包括5家世界500强合资企业在内的22个关键零部件项目入驻成都经开区,总投资39.22亿元。NCS,新型紧凑型轿车的英文缩写,一汽大众将在成都生产的“速腾”后续车型。成都工厂的起步规模为年产15万辆,最终形成年产35万辆轿车的能力,预计全部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亿元以上。
巨大的产能,需要强大完善的配套企业支撑。22个关键零部件企业,将为NCS提供底盘结构、车身冲压件、保险杠、坐椅、仪表板总成等产品,预计达产后实现产值150亿元,带来就业岗位8200个,缴纳税收10.2亿元。
此外,供给22家企业“养料”的,并非只有一汽大众NCS项目。成都经开区目前已经聚集一汽丰田、吉利、一汽专用、四川汽车等六大整车项目。往外延伸,提供汽车配套的触角将可能触及重庆的长安、力帆等汽车企业。经济学家郎咸平说,今天的国际竞争已不是单纯的企业间的竞争和产品间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时代。
在成都经开区,这还只是开始。两个月前,一汽大众在成都举行零部件供应商大会,149家供应商参会。成都经开区预计,还将有100多家配套企业陆续进入这个产业配套圈内投资建设。
产业延伸 三大千亿产业互动
一辆汽车带来了什么?整车及其配套企业构成的产业链只是生态圈的第一层。 产业链继续延伸,包括从设计研发、销售、维修,直至汽车金融、二手车、保险等整个汽车产业链条。
根据规划,成都经开区将在2015年实现汽车整车年产80万辆,汽车贸易、汽车娱乐产业同步发展。成都市红牌楼片区现有的汽配、销售贸易中心将整体搬迁到龙泉驿区西河镇,新贸易中心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总投资120亿元,将建设国际汽车会展中心、汽车4S集群、汽车研发中心园区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聚集成都市大部分汽车与零部件销售商家,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除此之外,成都还把龙泉山脉定位为世界级山地运动度假区,重点发展汽车娱乐、竞技产业。
今后,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水平达到全国一流,形成汽车整车、汽车配件、汽车贸易三大千亿产业互动发展格局。
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将依托现有6个整车企业,瞄准汽车产业前沿,引进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车型,加快构建汽车(工程机械)整车千亿产业;依托汽配企业集群,不断做长产业链,构建汽车配件千亿产业;依托汽车博览新城,聚集汽车服务业项目,构建汽车贸易千亿产业。
壮大汽车产业 提速各项经济指标增长
一辆汽车带来的,还不仅只是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是资金、技术、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产业,产业链上端涵盖钢铁冶金、机械加工、化工、纺织、电子等配套产品生产,产业链下端涉及商贸流通、售后服务、银行金融等第三产业。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产生1元的增加值,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加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加值。”成都经开区负责人对此津津乐道。一辆汽车,将带来一个地区的腾飞。
从聚集产业看,成都经开区6家整车企业和百余家汽配项目聚集发展,奠定了成都经开区在中西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区内规模工业企业已达221户,比2003年净增148户。今年1—6月,成都经开区实现GDP115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居成都二圈层首位。
从拉动投资看,今年上半年成都经开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07.9亿元,增长52.2%。尤其是去年吉利、丰田等项目相继开建后,成都经开区的投资已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