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区三城”的总体目标,以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不断提升创新型经济发展能级,努力开创园区“二次创业”新辉煌。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1、全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基于新兴产业规划,启动三年行动计划。一是围绕《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指引》,集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重点突破RNA干扰技术、大尺寸液晶LED背光模组、薄膜导电、下一代存储技术、通用CPU核心芯片技术等产业核心技术。二是研究出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挖掘重大项目源,用好新兴产业基金,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打造纳米光电、生物医药、融合通信、环保等6-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三是实施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在融资、上市、产业合作等方面对重点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力争3年形成30家左右上市企业集群。四是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全面启动国家级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创建,力争成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的低碳经济示范园区。
2、全力推进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按照“聚焦重点、优化布局、服务产业、实现跨越”的要求,规划、布局和支持一批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一是围绕新兴产业技术需求,重点推进纳米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联合创新体、融合通信(虚拟)研究院、中科院育成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二是以科教创新区整体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为抓手,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促进大学科研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三是启动运作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打造纳米技术论坛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论坛和高端会议,推动生物纳米园年内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引导区内龙头企业与高端研究机构开展紧密合作。
3、全力加强创新人才支撑引领。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人才规划,完善人才政策,加强产业紧缺人才引进与培训。一是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第四届“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加快推进人才结构转型,坚持引人才与引项目并举、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并重,加大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等申报力度,力争每年引进具有世界水平的创业团队20个、海外留学人才500名。二是强化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继续加大招校引研力度,鼓励进区高校、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更多紧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力争5年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增长两倍,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