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2天,优良率为85.48%,创下历史最好成绩;累计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1240.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5%。
这一连串数字成绩的背后,是开发区齐心协力,打造“环境品质化”绿色新城而付出的努力。就在上月底,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经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的专家和领导评审通过,意味着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并举的规划获得了高度肯定。
繁星点缀新城夜空
让都市人久违的夜观繁星记忆能在下沙新城重拾,这是开发区走生态化之路的美好愿望之一。
事实上,开发区对企业的废气污染物治理早已不再满足于“达标”排放,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工业废气的提标整治工作,目前已锁定40余家有工业废气排放的企业,分批分阶段进行整治。
开发区工业企业也积极参与技改,比如:杭州得力纺织有限公司三台燃油锅炉改气项目通过了环保竣工验收。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油气废气治理项目、杭州顶正包材有限公司印刷废气治理项目、杭州秉信纸业有限公司印刷废气治理项目、杭江牛奶燃煤锅炉脱硫改造项目、国际香精香料(浙江)有限公司有机废气改造项目等17 个工业废气整治项目都已经提前完成改造,提前完成了对开发区居民的承诺。
开发区在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中规划建设第二热源点,采用天然气清洁能源,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脱氮项目,还将根据供热需要,考虑逐步建设杭联热电厂二、三期工程,其中三期工程采用天然气清洁能源,一、二期有计划由燃煤锅炉改为天然气锅炉。
另外,还将继续推进截污纳管三年行动,以提升河道水质为目标,加大河渠沿线雨污水排放的检查整改力度,加强截污纳管工作,计划新增截污水量5000吨/天,提升现有截污设施的截污效率,全面控制和减少污水的排放。
低碳环保绿色产业为先
在全球兴起“绿色经济”的浪潮中,开发区坚持以环境品质化为引领,以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为发展导向,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开发区将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集聚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充分发挥“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影响力,建设多肽、基因药物、CMO等功能园区,打造特色鲜明的“新药港”;围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应用,打造以太阳能光伏、光热整机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LED、先进储能及先进电池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
除此以外,依托现有电子信息产业的良好基础,加大物联网优质企业及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射频技术、无线传感、智能控制等领域为重点,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联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