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弱势产业,始终面临着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市场风险。”5月17日,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临港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农业的工程化,加快了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临港经济开发区不断深化农业工程化进程,建立了茶叶、大樱桃、蓝莓等现代特色农业基地5万多亩,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420元,同比增长11.3%,其中高效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在60%以上。
在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初,该区一直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4.2%,农业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粗放。随后,该区在努力打造近海临港新兴城市和鲁东南重要产业基地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工程化,建立健全与现代城市工业相适应的新型体制和机制,构建起先进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体系,有效转变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快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富民强区之路。
据介绍,工程农业是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基本载体的农业模式。农业科技园区就是农业生产的工厂,其生产方式与工业生产异曲同工,从选种、耕作、培肥、田间管理、收获到储藏、加工,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且各方面技术成龙配套,如同工厂的流水线,对农业生产流程实行工程化管理。农业科技园区又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工厂,易于复制和推广。目前,临港经济开发区已经建起茶叶、大樱桃、蔬菜、黄金梨、蓝莓等五大系列16个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5家,带动农户年增收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