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分析 » 正文

造船行业向更高、更强方向迈进 那么高质量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1060
|
|
|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的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方面,我国造船行业也向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那么——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制造业的船舶工业也将迎来新机遇,加快向高质量迈进。”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冯琳8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才能改变中国造船业“大而不强”的状况。

事实上,造船业“大而不强”仍然是我国船舶工业亟待破解的难题。最近一条消息就能证明这一点。今年以来,新造船市场上LNG船订单大幅增长,但是在新船订单簿大型LNG船一栏,韩国船企包揽了全部30艘新船订单,而中国船企颗粒无收。在进军LNG船这一高附加值船型市场,中国造船业依然任重道远。

A、产品偏低端 产能过剩凸显

“‘十三五’期间,全球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9000万载重吨,而截至2017年我国造船产能约为6500万载重吨,对比2017年全年造船完工量4268万载重吨,出现了超过30%的产能过剩。同时受国际船舶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造船行业‘融资难’‘交付难’‘盈利难’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数据分析师王琪俊告诉记者。

“低端产品多了,加之风险管控差,一旦遇上市场调整,交付难的问题凸显出来了。”冯琳认为,造船行业本身也存在一个整合的过程。因为造船行业和航运一样,受经济形势影响非常的大,本身就存在着一个高峰和低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不少企业埋头只管造船,但是对于行业的变化敏感度不高,加上对风险的预判能力不足,以至于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面临困境。

对此,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经营部总经理韩建兵也有同样感受,他告诉记者:“我国造船业建造的船舶多数偏低端,核心技术又掌握在别人手里,船舶配套的核心装备也掌握在别人手中。”

此外,目前,我国的造船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也是一个“软肋”。王琪俊说:“我国船企与主要的竞争对手日本、韩国相比,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据了解,目前韩国主要船企建造效率可达到每修正总吨7-8个工时,单位工时人工成本已经低于我国部分主要船厂,同时韩国目前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率也很高,三星重工2011年的自动化率就达到68%,我们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丧失。

王琪俊告诉记者,在船企综合实力上,我国船企在船舶设计差异化要求的快速响应、特种船舶和高附加值船型建造等方面都相对落后,船舶产品结构也相对比较单一。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从需求侧来看,国际新造船市场年均8000万吨左右,我国可承接到40%多的市场订单。面对新船需求的新常态,只有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B、“瘦身”是必然 创新是根本

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船舶工业加速“瘦身”。“鼓励发展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船舶行业兼并重组。”王琪俊告诉记者,大型船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目前,我国骨干船企已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如中远海运集团压减造船产能超过360万载重吨,压减海工产能9个项目、招商局集团削减150万造船产能等等。2018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7.9%,比2017年底提高9.6个百分点;新承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83.3%,比2017年底提高 9.9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国际造船行业的不断洗牌,这也是加强我国造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此外,高端船型建造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和积累,我国在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领域已经补齐了不少‘短板’,超大型集装箱船、挖泥船、海洋钻井平台、FPSO等高技术船型实现了突破,个别船型的设计建造水平已经由‘跟跑’到‘并跑、领跑’。” 中船七○八研究所工程师刘方琦说,尽管如此,我国船舶研发设计依然存在品牌化系列化少、协同水平低、设计效率不高、设备选型不能自主等问题。另外,随着船东对船舶的使用和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民用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保障的需求日益明显,以数字技术辅助船舶智能设计建造和使用成为趋势,而我国船舶工业整体智能化水平尚不高。

对于如何提升我国船舶建造自主创新能力,刘方琦认为,首先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包括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内容。通过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攻关,整体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基础科研、生产效率、配套能力和管理运营,形成研发设计闭环。其次加强手段建设,紧跟智能化趋势。一方面,利用三维协同设计等数字技术驱动创新,形成船型开发和数据管理的平台,提高设计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未来信息技术,提升船舶智能化、无人化安全水平。最后是重视基础科研,加强核心技术管理能力。技术研究、应用和发展在服务于产品项目的基础上,应建立系列技术体系,重视技术的延续性和前瞻性,从而支撑研发设计实现递进和跨越发展,实现技术进步对船舶研发设计创新的引导作用。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我国船舶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冷单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她告诉记者,我们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早布局,加强绿色化和智能化技术储备,提升船舶产品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深化开放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我国船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船舶建造流程和制造工艺,提升船企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王琪俊说,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不仅要在相关船舶类院校加强培养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在造船企业内部做好技术传承、在岗培训,学习日韩、欧美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技术为先、创业创新的企业氛围,不断培养符合造船行业发展要求的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C、全面开放倒逼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强化自主创新是激发内生动力的话,那么全面开放是倒逼船舶工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日前,国家发改委在官方微博上发表《全面开放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文,全面阐述了取消船舶(含分段)设计、制造与修理须由中方控股的要求,实现船舶工业全面对外开放,对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章指出,全面开放将加快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进一步对外开放,可以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合作,加快引进先进的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促进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开放是相互的,我国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加快“走出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开展境外投资,深入融入全球价值链,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此,冯琳认为,通过全面对外开放,一是可以促进行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包括淘汰落后技术等。在行业整合完成之后再通过技术和资本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我国在高端的船舶制造业领域的话语权。二是可以加快技术引进步伐,改善船舶制造企业技术能力,通过技术之间的交流提升我国在高端船舶制造业中的竞争力。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副总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孙崇波表示,船舶工业全面对外开放将有助于船舶行业更好引进海外优质的资金、技术、人才,倒逼国内企业加速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用最短的时间缩小国际化差距,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制造业的全面开放,将给国内造船业带来更好的国际化发展。从造船产业链看,我国在船舶设计领域较为薄弱,全面开放的模式打开后,将有望吸引海外机构进入国内船舶行业;从制造环节看,放开外资股比或投资的限制,有助于船舶行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化解低端产能;从配套环节看,受巨大造船规模的带动,海外资本或倾向于在中国收购或新建企业,从而提升国内船舶配套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船舶工业要以全面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人才培养,将产业链从制造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开放,中外企业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务实合作,必将迎来互利共赢的未来。

转自:中国水运报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造船行业向更高、更强方向迈进 那么高质量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相关信息

  • 光伏专利产品畅销海外
  • ​9月13日,在安徽省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在利用自动化设备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据了解,作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伟人企业,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无边...[详情]
  • 福建电科院构建新能源微网技术验证平台
  • 9月13日,在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源网荷储和谐运转与操控技能实验室,技能人员依托新能源微网技能验证渠道完结了接入储能操控器的微电网毛病性并网转离网仿真实验。福建东部多海岛、西部多山区...[详情]
  • 中石油天然气压差发电项目并网运行
  • 9月13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榕山输气站天然气压差发电项目并网运转。该项目安装1台220千瓦、2台250千瓦两个双转子胀大机发电机机组,总装机容量720千瓦,满负荷条件下年发电量576万千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