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 正文

构建“海上环卫” 遇见“蓝色海湾”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1465
|
|
|
    几年前,我市12条入海河流全部为劣V类,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只有2%。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渤海综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质改善成效显著。“过去一年,地表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特别是12条入海河流基本消劣。”近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渤海污染“问题在海里、根子在岸上”,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首先必须解决陆源污染问题。为了减少陆源污染,我市制定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并升级提速,对12条入海河流实施“一河一策”治理行动,对上千个入海排口实施“查、测、溯、治、罚”专项行动。
 
    据介绍,为确保完成我市12条入海河流两年消劣,从干流到支流、逐河摸排,从下游到上游、逐区分析,确定了“控源、治污、扩容、严管”的治理思路,启动实施4584项治理工程。强化源头治理,调整工业、种植、养殖三个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强化污染治理,治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三类污水,削减入河污染总量;强化生态建设,加大生态流量、清理河道淤泥、加快湿地建设,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监督管理,管控入海、入河、设施三类排口,全力确保达标排放。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入海排口“查、测、溯、治、罚”专项行动,目前查、测已经完成,并建立了清单;罚也有所动作,见到了效果;溯和治是今年的重点,必须确保入海排口持续稳定达标。
 
    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还要补齐近海污染治理短板。建立实施湾长制,构建“海上环卫”机制,统筹船舶、港口、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范整治海水养殖,实施500米净岸工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风险防范,坚决禁止围填海,全面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提升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海上污染应急设备库。
 
    渤海污染综合治理难、长效巩固更难。我市将在加快结构调整、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减少污染排放、削减入海负荷上下功夫,在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提升自净能力、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上下功夫,通过陆海统筹、河海同治,渤海必能重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新景象。(来源:天津日报曲晴)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构建“海上环卫” 遇见“蓝色海湾”

相关信息

  • 中国企业推动全球水电开发
  • 在全球范围内水电作为一种动力的情况下,我国公司一向在加快水电开发,不仅在本地,并且在整个亚太区域及其他区域。依据国际动力署(IEA)的一份陈述显现,在除印度之外的亚太区域,近45%的水...[详情]
  • 美中竞争 新能源成新赛道
  • 8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设定2030年电动车占新车销量比例达到50%的方针,届时美国新出售的轿车中将有对折为零排放。电动车包含电池电动轿车、刺进式混合动力电动轿车和燃料电池电...[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