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 正文

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浙江加快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怎么打造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845
|
|
|
  近日,浙江日报、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主办“提问‘十四五’系列高端智库沙龙”之五——“科创产业发展与科创大走廊建设”,与会专家就“十四五”期间浙江如何更好发展科创产业,特别是如何建设好城西科创大走廊这个创新策源地进行了探讨。


创新引擎


拉长基础研究短板


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一路向西,沿文一西路,途经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湖大学,一直延伸至浙江农林大学,一路上,串起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沿线还分布着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


这,就是城西科创大走廊!从地图上看,这条大走廊东西向总长33公里。“这是一把激活浙江‘第一动力’的‘创新钥匙’。”研讨沙龙上,杭州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姚寿坤不无兴奋地说。


诚然如此。今年3月中旬,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时任省长袁家军在调研城西科创大走廊时,对大走廊提出“高起点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的新期待。9月17日,省委书记袁家军调研城西科创大走廊并召开座谈会,再次强调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策源地”定位。


“新定位,充分体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对疫情后全球经济格局颠覆性变局的长远认识和深谋远虑。”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院于新东教授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浙江要在新变局中把握主动,关键在于立足自主创新。而作为浙江创新实力最为雄厚的载体,城西科创大走廊责无旁贷。


新变局需要新作为。“学习了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我深深觉得科创的春天来了。”在科技一线工作多年的姚寿坤认为,浙江经济以民营经济见长,在创新驱动上,一直以来都以见效快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特点,而现在,需要拉长基础研究这块短板了!而这恰恰也是浙江打造创新策源地的非常好的着力点。“科创大走廊的发展,光有五年计划还不够,要有更长远的规划。”他说。


“从0到1”,这是基础研究的主要特点,也是最大难点,突破之路殊为不易。但对浙江而言,要实现这一突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李鸣一直关注着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一举一动。他表示,与成立之初相比,长三角一体化给城西科创大走廊带来了新机遇。如果说一体化就是长三角地区拧成一个拳头参与国际竞争,高质量就是这个“拳头”,要合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朱李鸣认为,在科技创新上,浙江可以向上海、南京、合肥借力,更可以双向赋能。


“从练好内功的角度来说,浙江要进一步加大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用,开展先行先试,探索人才、科研项目等各种新机制。”姚寿坤表示。


对标硅谷 首要打造创新生态


“马斯克发现,硅谷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乐土,这里遍地都是机会,能够实现他的野心。”在阿什利·万斯所著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里,关于硅谷,有这样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


乐土、机会、野心,正是这几个要素,让硅谷成为一代又一代科技创新者创业创新的“圣地”,也成就了硅谷作为全球创新策源地的地位。


城西科创大走廊距离硅谷有多远?回答这个问题,浙江完全可以多一些自信。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曾表示:“杭州是中国最有可能成为硅谷的城市”。


那么,对标世界级的硅谷,起步中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可以学到些什么呢?


浙江创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光,曾在硅谷工作多年,回国后一直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创业。最近,他正在做一件事:帮助地处大走廊核心区域的五常街道规划建设一座智慧园区。“在思考规划的过程中,我常常想到一句话,‘一家5个人的公司入园后,如何才能够干50个人的活’。”张旭光告诉记者,这就需要打造创新生态。在硅谷,一个人凭着一个创新理念就能实现创业梦想,背后正是成熟完善的创新生态。“城西科创大走廊要跻身世界级,也是这个道理。”他说。


生态究竟有多重要?张旭光还举了一个例子,前段时间,他的一个海归朋友一直纠结去深圳还是杭州创业。“我就邀请他再来杭州一次,然后带他看了几家企业。看完后,他发现,这几家企业可以与他的创业项目形成生态互补,最终选择了杭州。所以,对创业者来说,产业生态很重要。”张旭光说。


城西科创大走廊如何对标世界级创新中心?对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心得颇多。近期,他刚刚做完一个研究课题:《杭州与波士顿创新能力比较研究》。波士顿的128公路,因集聚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成为仅次于硅谷的世界第二大微电子中心, 被称为“美国的技术公路”。在对比研究中,明文彪发现,“成熟的科创大走廊少不了5项要素:世界级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支撑、包容的创业文化、活跃的风险投资和早期的资金扶持、发达的中介服务和孵化体系和政府资金强有力的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


让明文彪感到兴奋的是,无论是对标硅谷还是波士顿128公路,城西科创大走廊均已初步具备“形似”之条件,比如,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的创新人才、全球性的领军企业等。但是,如何才能让这些创新的必要要素充分反应进而产生裂变效应呢?


“核心是围绕人才要素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口是改革。”明文彪说。比如,改革目前预算制的科研经费使用方式;放松科研机构行政约束,以超常规举措招揽顶尖创新人才,包括对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等。


为什么全世界的创新人才都爱往硅谷跑?研讨中,这个问题引发与会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曾在硅谷深度学习考察过一年的陈斌对此感受格外深刻。现任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的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赛伯乐在硅谷已投资了50多家科创企业。在他看来,硅谷成功最核心要素就是活跃的风险投资和早期扶持资金,“全美70%以上风投公司都在硅谷设立了办事处。新成立的科创企业,即使没有可靠的担保,也比较容易找到风险投资。”他表示,“解决了钱的事,好的人才、好的项目、创新成果,自然会水到渠成。浙江有着充裕的民间资本,要让资本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润滑油,浙江在发展利用风险投资的力度上还应该再大胆一些。”


一个优质的创新生态,同样离不开行政、社会、文化等的良好支撑。原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蓝蔚青认为,大走廊的软环境同样值得重视。他建议,在整个大走廊中推广未来社区建设,保障环境宜居、服务优质、生活便利;同时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中小型、专业性和跨行业交流活动常态化;为常住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社会共同体建设特别是外来建设者的社会融入,增强全体居民的社会归属感。


放大效应


集聚更多研发力量


“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已面向学术界、产业界全面开源;自研的智能驾驶仿真测试平台,运用了数字孪生与泛化衍生技术,正与产业界开展深度合作……就在最近,成立3年的之江实验室,对外发布了一批令人振奋的科创成果。


之江实验室的“早期收获”,是城西科创大走廊更好发挥浙江创新引擎价值的一个缩影。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在研讨中表示,城西科创大走廊既要立足浙江,更要能辐射浙江。从草根经济、民营经济起步的浙江经济,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那么,如何让城西科创大走廊与浙江全省发展建立更有效的链接呢?


“衢州的探索实践值得借鉴学习。”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认为,通过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和上海张江科技城设立科创飞地,衢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有了质的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应该定位为全省创新总部,吸收全省与长三角创新要素与主体,同时在全省多地配置若干个创新项目生产基地,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分工合作。”他建议说。


这一观点引起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李靖华的强烈共鸣。他提出,“有没有可能吸纳全省领军企业将研发中心落户在大走廊,吸纳高端研发人才加盟,承接大走廊科技创新成果,提升其发展源动力呢?”在他看来,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研发中心聚集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落户到全省地市继续发展壮大,但研发中心就留在走廊。一“进”一“出”相结合,畅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连接,进而提升大走廊对全浙江的辐射力。


但是,李靖华也指出,“有一点需要注意,借鉴世界成功的科技走廊的发展经验,走廊的土地资源和容纳空间有限,不宜无限制扩张,理想的状态是聚焦于科技创新的前端,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城西科创大走廊横跨西湖、余杭、临安等多个行政区域,如何更好发挥合力从而更有效辐射全省呢?明文彪建议首先要在大走廊范围内能实现“一廊一待遇”,鼓励大走廊范围内合理的异地搬迁,而不是阻碍。只有解决了走廊范围内“同廊异遇”的问题,才有可能更好发挥对全省的辐射作用。


实现跨行政区划资源、政策的一体化,同样是蓝蔚青的关注焦点。他认为,打破行政区划的各自为政,加强跨园区跨行政区的联系协调,在科研、设计、制造、商贸、服务、金融等环节相互支撑、联动合作,是当下大走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进而放大创新的辐射效应。(来源: 浙江日报记者 夏丹)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浙江加快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怎么打造

相关信息

  • “米”字高铁成形 铁路发展下站在哪
  • 作为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行将成形。聚焦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开展,河南铁路建造怎么增量提质?7月10日,由省开展变革委、省财政厅主办,河南铁路出资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