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6月8日电(记者王凯)6月8日,“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签约典礼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正式完成。
     据专家介绍,“蓝碳”一般指海草床、红树林、盐沼海岸带生态系统固定的有机碳。当日,天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天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三方在山东省青岛市联合举办了“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签约典礼。
    “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是我国首个契合核证碳规范(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规范(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该项目在天然资源部疆土空间生态修正司支持下,由天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安排并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天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发完成。
     该项目将保护区范围内2015年至2019年期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依照VCS和CCB规范进行开发,估计在2015年至2055年间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展开各项环保活动的碳排放。
    据了解,该项目是我国首个经过“蓝碳”碳汇项目完成机构碳中和的项目,交易所得将全部用于保持项目区的生态修正效果,一起也使周边社区获益。(完)
 全国
全国 手机版|
 手机版|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下载手机APP
下载手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