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吊车第一镇”:产业集聚助力经济腾飞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4518
|
|
|

 

产业反哺地方财政提升公共服务

 

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产业集聚的同时还带动了多方面综合配套的快速发展。

 

“灌溪镇的常住产业工人就有上万人,以每人年消费最低1万元人民币计算,整个消费市场就有1亿元,第三产业前景可观。”杨学平告诉记者,产业带来的可观税收,加上城镇日益增长的内生需求,使政府有了财力和动力为百姓的基本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撑。

 

担任灌溪镇政府负责人多年,如今担任管委会书记的杨学平目睹灌溪一步步地壮大。在鼎城,城镇化的内生需求正在将面积为12平方公里的灌溪扩展到48平方公里。

 

腾明友也认为,成熟的产业进入城镇反哺财政,使得这些地方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政府有了财力,就可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地改善民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劳动力群体。

 

2012年,中联重科在常德市灌溪镇的园区产值120亿,创造了全镇78.1%的工业总产值和67.4%的税收,带动了当地153家配套企业。”腾明友介绍。

 

杨学平介绍,灌溪工业园三产服务体系日益完备,规模较之前扩大了4倍,在产业及产业工人和城镇居民的需求拉动下,由政府投资1.25亿元修筑的城镇骨干路网,将城镇已建成的安置小区、产业工人公寓、三产服务和产业配套连接起来,镇上甚至还开辟出两路公交线路,现代化气息已越来越浓,还同步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提高了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

 

在杨学平看来,产业集聚还带动了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他分析说,由于灌溪周边的剩余劳动力或者是年龄阶段的劳动力不断涌入到企业,成为产业工人,他们的身份也由农民变为市民,家里的田土要委托或者租赁给他人耕种,这也有利于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杨学平说,当前农业产业化最大的瓶颈就是土地的局限性,一家几亩,难以形成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最有效途径就是要扩大规模,加强机械化程度。“灌溪模式”也证明,土地得到有效流转后,现在灌溪已形成优质稻生产、葡萄和蔬菜种植等规模农业。

 

与此同时,规模生产对农业新技术开发和推广也提供了市场需求与可能,吸引来一批农业技术人员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聚集,在加速第三产业及服务内容升级的同时,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据统计,2012年,该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09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60.8%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中国吊车第一镇”:产业集聚助力经济腾飞

相关信息

  • 新基建成为新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主力
  • 这几年,和其他工业相同,我国的风电光伏工业也在向高质量开展转型。在距离塔拉滩光伏园区100多公里的西宁,就有着我国最大的新动力集控中心。目前已经接入光伏场站86座,接入容量近11G瓦,...[详情]
  • 七部门联合发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 面临疫情影响,重振经济成为首要任务,基建投资重要性不言而喻。见道网记者从天然资源部得悉,近日,天然资源部等7部分印发《关于加强用地批阅前期工作活跃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造的通知》,全...[详情]
  • 运达股份大型机组单桨叶分体吊装顺利完成
  • 近日,运达股份云南省曲靖市通泉风电场项目首台机组顺利结束吊装。该项目选用运达股份WD185-6250高海拔机组,机组单机容量6.25MW,叶轮直径185米,是现在我国陆上商业运转的最大机组,也是运...[详情]
  • 利比里亚环保局呼吁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 利比里亚《每日观察家报》官网8月10日报道,在8月9日(星期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利比里亚环保局泄漏,利全国各地的湿地损坏现象日益严重,极大地增加了洪水、土壤丢失、水污染、野生动植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