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 正文

从“中国第一架”到“中国第一套”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2481
|
|
|
  郑煤机又创下了一个“中国第一”。


9月11日,企业展示大厅里,远程操控系统通过5G信号,向百余公里外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二矿薄煤层开采工作面发出指令。过去,阴暗的矿井里,矿工们紧张地忙碌着;现在,有了郑煤机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套成套化智能综采设备,煤矿人“坐在地面采煤”的梦想变成现实。


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人工智能相互融合,正给全球采煤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我们干的是国内煤机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事。”郑煤机董事长焦承尧说,郑煤机不仅生产液压支架,而且有能力提供全流程自主研发的综采装备整体解决方案。


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靠创新。从“中国第一架”到“中国第一套”,是郑煤机人矢志不渝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最佳实践,肩负起国有企业的历史担当。


总装车间里,郑煤机总工程师王永强带领科研人员正在集中“火力”攻坚,优化成套化智能综采操控系统性能。比起原先远程操控液压支架的“黑匣子”,这是一个更大的“黑箱子”,藏在采煤企业的集控室里。


全息模拟的薄煤层大斜面作业环境下,液压支架支撑起工作面,紧跟采煤机割煤的速度推移,刮板机沿着轨道运输煤块。“这个工作面里,每个‘成员’都是‘有思考力’的‘机器人’,它们合在一起是‘机器团队’。”王永强说。


如此复杂的功能需求,涉及成千上万的工业互联网数据。综采设备、传感仪器、信息传输……每一项参数都需要反复测试联调,最终实现“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设备与采场”之间的智能对话。


自郑煤机1964年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台液压支架开始,至今已经有56年历史,该企业持续在煤机领域创新技术。近年来,随着采煤行业向智能开采延伸,能源企业对煤矿工作面匹配的安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出新的要求。“智能化未来拼的就是成套化的能力。”王永强拿起桌子上的综合设备模型演示说,如果液压支架的参数不能够跟采煤机和刮板机适配,就无法在集控室里向综采设备发出指令。


对于高科技型制造企业来说,机械设备的核心参数是企业的“生命密码”。郑煤机想要“解密”,必须具备“基因重组”的能力。今年5月,郑煤机首套成套化智能综采工作面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二矿运行,真正实现了中国智能综采装备“零”的突破。“用人减少了一半,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二矿代理矿长郭明生说。


技术领先者,不仅掌握着更大的市场话语权,也会由此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在煤炭行业市场增量趋缓的情况下,郑煤机凭借智能综采装备育新机开新局,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煤机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17%,净利润同比增长106.62%。(来源: 河南日报记者 栾姗)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从“中国第一架”到“中国第一套”

相关信息

  • 河北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印发
  • 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断壮大,新型储能发展成为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4月10日,河北发改委印发《河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文件提出:到2025年,储氢等长时储能技术将取得突破;复合...[详情]
  • 广西智慧交通十四五规划出炉
  • 为加速实施交通强国建造,打通经济展开动脉,推动江苏才智交通建造。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送厅发布了《广西才智交通十四五展开规划》。规划清晰到2025年,基础设施数字化、职业管理精...[详情]